去年2月,防疫形势严峻。尽管公园里春意盎然,但上海居民只能与几百多个公园“云见面”看视频里的早樱,从鼎盛时期的红云到去世时的粉雨,但对于很多人来说,留在去年春天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等了整整一年,上海的公园和绿地里又升起了一片片粉红色的“云”。尤其是上海陈山植物园800米的河津樱花大道,到处都是粉红色的树枝。
2月23日,《解放日报》上官记者从上海陈山植物园了解到,经过多年精心维护,大道两旁的河津樱今年终于“胖”起来,可以在空中牵手,让每一个路过花枝下的游客都感到“摸着头”的快乐。
一个月的“粉红”
在上海的各种早樱中,河津樱花开花相对较早,花色优美,枝条柔软,生长旺盛,树形优雅,因此近年来备受青睐,其种植量正在赶上芳乃樱,这是上海以前种植最普遍的一种。
河津樱作为韩飞樱和大岛樱的天然杂交品种,不像传统樱花那样昙花一现,却能保持一个月树木的甜粉色,花很多花怒放,远远看去像片片红云。是非常适合长期观赏的知名樱花品种。
川足樱最早发现于日本伊豆半岛的卡瓦兹町,也是日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在《伊豆舞女》中描述故事的地方,因此得名。
根据传说,一个名叫爱达·梅生的樱花爱好者不小心从河边捡起了一朵樱花,并把它种在了他家门口。没想到十年后就开花了。令人惊讶的是,它比其他樱花开花更早,花期也相对较长。因此,川祖樱脱颖而出。
在上海,河津樱花通常在每年的2月底和3月初开放。然而,今年陈山植物园的河津樱花已经在2月初开花了,本周到本月底是河津樱花大道在公园的最佳观赏期。
这个季节主要的早樱品种从左到右依次是河津樱、韩春樱和迎春樱。
去年樱花也很难开。
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里,樱花过得很艰难。今年的樱花川上花期不逊于往年,感谢幕后辛勤而睿智的园丁们。
一个一分钟的视频,看看幕后英雄是如何呵护樱花的:
“漫长的雨季,干燥的秋天,两次寒潮,还有最近几天异常的高温……”陈山植物园园艺景观部专业园主任余丽霞说,她认为这些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会更小,享受难得的“喘息时间”,但她没想到途中会有“淘气”的气候。
以雨季及之后的枯秋为例,很多樱花的叶片脱落较早,影响开花前养分的积累。因此,一些品种的樱花花蕾较往年减少。终于,今年年初,又一批娇嫩的花芽落霜了。
花蕾越少,花的量就会越少,整个樱花大道的风景就会大打折扣。
日常维护对克服困难尤为重要。
利用过去一年游客的短缺,园丁们为樱桃树建造了一个更大的“房子”——树洞的直径从过去的2.5米扩大到3米到4米,樱桃树有更多的空间获得营养和生根。
"你看,新芽的生长一般达到20厘米到30厘米."陈山植物园的景观工程师刘颖(音译)告诉记者,这个长度是决定河津樱花能否“长胖”的关键,然后形成一片布满树木的红云,与空中的其他樱花树牵手。
在气候异常的背景下,今年河津盛开的樱花依然有信心挑战去年春天。
“胖”樱花有了新的惊喜。
在疫情期间,各种材料的供应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肥料也是如此。小樱恰好是个“饕餮鬼”。如果基肥和追肥给的不到位,小樱明年春天很可能会“懈怠”。
但是园丁们并不着急,因为相当一部分肥料可以自给自足。
刘伟告诉记者,在陈山植物园的垃圾处理场,上海动物园的1000多吨动物粪便和公园“小动物园”的羊驼、绵羊和孔雀的约1吨粪便“相遇”,加上一年内从公园的河流和湖泊中打捞出的约2000吨沉水植物,以及一年内修剪掉的约1500吨枯花和枯草,他们“结合在一起”
这种类似于黑土的有机介质,不仅可以混入土壤中,降低碱度,增加有机质含量,还可以分散在树洞和花洞上,让其在一两年内缓慢渗透,既可以保护植物脆弱的根系免受风雨侵袭,又可以为其长期生长提供养分。
在发酵过程中,垃圾场的渗滤液将被收集和稀释,作为公园中喜肥植物的营养液。
成品有机培养基发酵三四个月。
还有一个放置垃圾的地方,粉碎发酵后可以作为树洞的遮盖物。
因为吃饱喝足,今年春天的樱花大道上到处都是“胖乎乎”的小樱河。
此外,陈山植物园对800米的河津樱花大道进行了微调,用绿色草坪取代了原本贯穿樱花林的水泥路面,使观花体验更加自然纯粹。
同时,河津樱花大道上的公园入口附近有20多片月牙形的樱花林,与河津樱花大道相连,宛如樱花三叉戟。
“一年没看了,想创造一个惊喜。”余丽霞表示,希望人们能够从充满活力的樱花大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并坚定地拥抱明天的信心。
如需转载请与《新报》期刊联系
未经《新报》期刊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撤下相关作品。
《新报》举报邮箱:help@cssxw.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新报》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报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法律顾问:北京律达律师事务所
Copyright@2010-2021 by help@css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21351号工业和信息化部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53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