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规贷款”、“校园贷款”、“裸贷”频频发生。事实并非如此。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李俊呼吁禁止为在校学生办理信用卡和提供与提前消费相关的金融服务。学生没有还款能力,超前消费无疑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风险,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
回顾互联网高利贷的发展史,的确是一部校园掠夺的血淋淋的历史。
大学生不能算利息,容易被各种营利性套路贷款。大学生比较幼稚,受不了社工的煽动,一时冲动就快借钱了。虽然大学生生活费有限,但有父母在背后离不开摧残。
一旦披上互联网金融的外衣,网络高利贷就诞生了:“裸贷”逾期后甚至出现肉偿。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校园贷款:
什么是校园贷款?
调查显示,早在2017年,全国大学生人数就达到2695.8万人,大学生消费市场总量超过6000亿元。
目前,法律没有对校园贷款给出明确的定义。
现在一般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舞台化的购物平台,比如舞台音乐、趣味舞台等。,除了分期付款外,它还提供较低金额的现金贷款服务;
第二类是多头贷款、裸贷、培训贷款等。;
第三类是提供信用服务的传统电商平台,比如JD.COM提供的白条,淘宝提供的蚂蚁花坛。
第四类是银行为大学生提供的校园产品,如招商银行的“大学生闪电贷”、建设银行的“金蜂校园快贷”、青岛银行的“学习E贷”等。
校园贷款对学生的危害;
l个人信息和隐私被泄露的风险。
l高利贷风险,非法借贷平台往往利用大学生缺乏法律知识的弱点,在放贷前承诺低息或零息,但在放贷后以各种理由向学生收取高额利息。
l暴力收集的风险。
l个人信用风险。信用记录是个人信用的重要参考。如果个人贷款逾期三个月,它们将被列入信用报告,成为个人信用的污点。
从以上来看,校园贷款确实是有害无益的。但是,对于NPC代表提出的建议,我认为这个问题不能一刀切。对于大学生来说,信用不应该被封杀。“大学生有信贷需求,即使停止校园贷款,部分大学生可能会继续寻求高利率的现金贷款来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禁止各种仅依靠高利率来弥补坏账的小额贷款消费产品,而不是银行信用卡。
校园信用卡至少在15-16年前就有了,但从来没听说过什么社会问题。要知道银行在发卡的时候都有一套成熟的风险控制审计,金额一般不会很高。还有一个月免息期,挺友好的。当然,如果你不放心,降低信用卡额度是可以的,禁止有点不合理。
大学生说自己是学生,其实已经半道进入社会了。虽然收入是父母给的,但是如何规划和支出,已经从没必要变成自己思考了。大学四年谁不会遇到急需用钱的时候?
要取缔校园贷款和银行信用卡,更应该做的是树立和培养现代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根本原因。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首先,辅导员要及时引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其次,学校应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开设一些财务讲座和课程,帮助学生了解金融知识、信用卡的基本服务功能,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和守法意识。
从父母的角度出发,要多和孩子交谈,关注孩子的心理动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要让孩子染上攀比的恶习。
所以解决校园贷款问题,不能一刀切。我们需要各方的协调和努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后,我希望我们能尽快创建一个“绿色校园”。
如需转载请与《新报》期刊联系
未经《新报》期刊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撤下相关作品。
《新报》举报邮箱:help@cssxw.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新报》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报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法律顾问:北京律达律师事务所
Copyright@2010-2021 by help@css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21351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5302号